文章摘自
青岛日报2025年01月23日版面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以下为正文
创业16年,青岛博什兰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凭借专注与创新成就了当仁不让的业界地位。
围绕质量管理数字化,博什兰分别打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与质量管理系统(QMS)两大细分产品,做到了国内行业前三的位置,成为隐身在中石化、中车、富士康等知名企业背后的供应商。“博什兰的发展愿景就是成为质量领域数字化量身定制的第一平台。”博什兰董事长朱长海告诉记者。
专注质量一件事
走上质量领域的创业之路,对朱长海而言,更像是一种机缘巧合。
从计量到标准到检验检测再到认证认可,质量涵盖的范围很广,是实现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2009年创业之前,朱长海曾在全球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巨头梅特勒-托利多任职多年。在与众多世界500强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对质量有了深刻的理解,于是把创业方向放在了当时还极为小众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个对于大众来说相对陌生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专为实验室设计的一套综合性管理软件,确保实验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例如制药公司用来管理制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生产数据和合规性记录,科研单位用来管理实验室相关的样本数据。
创业前几年很辛苦,产品开发、资金紧张、市场推广等难题接踵而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定价?很多人没有概念。”朱长海说。
2020年是个分水岭,随着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博什兰服务的企业占比由原先的10%提升到70%以上,来自动力电池、风电、光伏、储能、芯片等行业订单纷至沓来,甚至还接到越南、印尼等“出海”项目。以富士康为例,博什兰为其搭建了实验室管理、下单结算、仪器设备管理三大信息化平台。
“储能等新兴产业的质量检测需求巨大,企业一天就会产生几十万条数据,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解决数据高效流转的问题。”朱长海介绍。
小而美发展路径
尽管博什兰发展至今仍然只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但在朱长海看来,企业发展的快与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行业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能够穿越市场剧变和经济周期生存下来,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挤在一个传统赛道,企业可能两三年发展就到头了,而选择一个新兴赛道,足够支撑未来几十年发展。”朱长海认为,中小企业要活得久,首先是选对赛道,并不断迭代。
如果说赛道选择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那么专注核心业务则决定了企业能否走得稳。很多企业为了保持增长和扩大市场份额,往往选择多元化战略。而朱长海身上却有着一种“执拗”,那就是量力而行。
“论规模实力我们不是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力,覆盖了39个工业大类。再发展几年,我们一定会成为行业内令人瞩目的公司。”朱长海列举了一组数字——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1.2万家,目前博什兰服务的仅仅是其中的少部分头部企业,从头部企业拓展到腰部企业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